艺术创作
两条界河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工程成效显着
江苏地方网 发布时间:2023-09-14 06:25
「河水明澈見底,能看到魚兒在遊,岸邊變綠了,鳥兒也多了!」俞建和家住江蘇南通市崇川區秦竈大街秦北村,家門口的白家港河是當地崇川區與通州區的界河。

兩區毗鄰的崇川區秦竈大街和通州區興仁鎮,共有5條跨區界河。曩昔由於「兩不論」,這些界河河道雜亂、水體黑臭,讓兩岸的居民備受困擾。

今年7月,兩區舉行界河整治現場觀摩會,一起簽訂界河長效管護協議。現在,白家港河、東大河水面明澈,另外3條界河也已列入下一步整治計劃。
從「兩不論」到攜手共治白家港河全長2.2公裏,北側歸於通州區、南側歸於崇川區。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白家港河是運送貨物的重要通道,為保證運送通暢,兩地政府都曾安排過清淤。「到了九十年代,跟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這條河逐步退出了運送功能。」 秦竈大街河長辦工作人員倪赤軍介紹。
長時刻無人管護、水草浮萍較多、河底淤積嚴重,再加上廢物亂丟、岸邊亂種,整體環境較差……倪赤軍坦言,白家港河最大的問題出在管理上,「由於是『界河』,管護長時刻邊緣化、空白化。」
2022年9月,在江蘇省「政風熱線·市長上線」節目中,也有南通市民反映,白家港河前期盡管做了拓寬,但之後由於兩區監管不力,存在河道整治不到位,河道雜亂、河體黑臭等問題。
東大河也是兩區的界河,全長4.1公裏,西起通京大道,東至金動港,流經西安橋村和八裏廟村轄區。通州區蘆花港村鄉民沈斌住在東大河的一側,據其回想,年少經常在東大河嬉戲,鄉民也曾在河裏淘米洗菜。但最近十幾年來,河裏的環境惡化了,還經常散發出異味。
東大河的另一側挨著崇川區秦竈大街的西安橋村。當地鄉民同樣告訴記者,由於長時刻無人清淤,廢物亂倒以及生活汙水的排放,讓原先能夠洗菜的河變成了黑臭河。
在當地大眾看來,正是由於界河觸及兩地,曩昔才呈現了「兩不論」。
想改動這一局面,就得兩邊聯合共治。2022年9月起,兩地經過多輪洽談後,分別設置白家港河分段點、東大河分段點,各自擔任整治片區,利用截汙、疏浚、河坡清理、綠化增補、設置生態護岸等方法進行整治。
「白家港河的整治在今年年初已全部竣工,東大河工程5月份通過檢驗。目前,我們兩個區已經形成了分區分段、協同共治的界河整治格局。」倪赤軍介紹。興仁鎮相關工作人員也表明,兩地在管理過程中,協調有序推動並同期竣工,為今後長效化管護奠定了基礎。
界河成了「友誼河」
近段時刻以來,在白家港河的兩側,總能看到村幹部、誌願者、網格員、保潔員巡河的身影。
依照共治要求,河長、網格員每周至少巡河一次,保潔員上下午各一次,誌願者每周兩到三次。記者跟從秦北村河長、黨總支書記王建國一起巡河,只見他仔細檢查著河面有無漂浮物,河水的色彩有無反常。「發現漂浮物要安排打撈,發現反常問題要及時上報。」他說,「共治後責任明確了,各自推脫的情形不存在了。」
記者從崇川區、通州區兩地河長辦獲悉,今年7月,兩地簽訂了界河長效管護協議,雙方建立界河河長一起履行界河河長責任;在管理過程中,雙方落實洽談準則,一起推動界河整治、汙染防治等工作;在長效管護上,雙方在原行政界線設定的基礎上進一步細化形成河面分段包幹、河坡屬地擔任的方法。
「和上一年相比,簡直天壤之別。」俞建和直言,「整治後,不但環境變美了,針對曩昔部分河段崩塌的情形,在岸邊打了木樁護坡,沿河而建的房子住得也更安心了。」
現在,白家港河、東大河兩條界河水汙染防治、水生態修復、水環境管理工程成效明顯,河道水質得到根本性改進,河坡兩岸植被排列規整,景觀環境堅持良好,已成為周邊居民休閑散心的好去處,原本歸屬兩區的界河也成了「友誼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