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江苏地方网!

艺术培训

建设美丽乡村城乡协调发展应是新时代农村经济工作主线

江苏地方网 发布时间:2023-11-18 14:37

  首屆新村莊莊復興高峰論壇暨江蘇新村莊莊復興研究院在寧揭牌。此次論壇由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聯合會、江蘇省村莊經濟學會、南京財經大學、江蘇新村莊莊復興研究院聯合主辦。
  
  在首屆新村莊莊復興高峰論壇上,5位專家分別作主旨演講。「30年後的村莊將是什麽面貌?村莊將用怎樣的吸引力引我們留鄉歸鄉?又該構成何種生產力?」演講中,中國農業國際合作促進會名譽會長、中國農科院原院長翟虎渠拋出三個問題,引發聽眾對村莊未來開展的思考。他共享,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對農業現代化給出的路徑是「組織起來、機械化、現代化」,其「各美其美,佳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思維對如今村莊建造仍有指導意義。
  
  翟虎渠在走訪調研中發現,工業復興作為村莊復興的重中之重,真正的樣板事例卻並不多見。他表示,新時代魚米之鄉建造依然艱巨,各地應安身資源稟賦因地製宜,探究適合本身的開展形式。從開展而言,村莊建造雖要有規劃,切入點應當在縣。「縣域是經濟社會開展的根本單元,開展縣域經濟、建造美麗村莊、城鄉協調開展,應是新時代村莊經濟工作主線。」
  
  江蘇現代農業科技工業研究會常務副會長、江蘇省農業村莊廳一級巡視員唐明珍將視角投向現代農業工業園區建造,介紹江蘇實踐經驗總結而出的農業園建造路徑。「在全國,江蘇最早提呈現代農業工業園建造,以農業園區帶動農業工業的開展。」2010年至今,江蘇已建成16家國家級、185家省級現代農業工業園。「十四五」期間,這些數字還將有所增加。唐明珍說:「從現在的建造成效來看,現代農業工業園區不僅完成了優勢主導工業開展質效的提升,還進步了現代農業生產技能裝備水平。」在他看來,要促成園區的建造與開展,就要清晰並壯大優勢主導工業,以「育強大龍頭、培育新農人、聯接小農戶」的思路完成長足開展,他信任,現代農業工業園區將會是整個村莊工業高質量開展的高點。
  
  中共十四大、二十大代表,中國農民豐收節江蘇推行大使,曾任鎮江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趙亞夫關註到,近些年來村莊在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加速的影響下產生了新的問題。他以句容戴莊村為例,將中華傳統農耕文明與中國式農業現代化技能新途徑相融合,提出了「生物多樣性農業」的概念,介紹了在該方式的運用下,戴莊村喜人的開展變化。「戴莊村2500畝水稻田,每公斤土壤的有機質含量已經從十多年前的10克進步到了20克,田間隨意發掘很容易就能看到蚯蚓。」趙亞夫說,土地肥沃,就能在需要的時間及時改換超高產種類,大幅度進步畝產,真正做到藏糧於地,從而處理糧食安全問題。
  
  江蘇省社會科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李揚以《工業復興、人口流變與空間重塑的實踐邏輯——基於江蘇村莊復興實踐的調查與思考》為題,共享了他和團隊走訪江蘇近100個村莊調研的所思所感。他以為,面對新變化、新形勢,需要充沛集聚人、地、錢、技四要素,協同推動村莊工業復興。他說,村莊復興要害在人,要重點關註「新農人」「村幹部」「原住民」三類群體。他還對宜居宜業和美村莊的內在作了闡釋,並針對村莊建造中或許呈現的問題提出對策建議。
  
  江蘇新村莊莊復興研究院副院長,曾任農業村莊部村莊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農業科學院博士生導師沈貴銀就如何高水平建造新時代魚米之鄉共享見地。他表示,建造「強富美高」新江蘇,是新時代黨中央賦予江蘇的嚴重開展使命,深入提醒了執行新開展理念、走向「強起來」的內在邏輯。他從「孕育、建造、擘畫」步驟入手,講述江蘇魚米之鄉的探究歷程。關於建造新時代魚米之鄉,他以為,要從穩住米袋子與菜籃子、抓好「土特產」、念好致富經、建造美麗家鄉與執行善治理等五方面做起,讓魚米之鄉「形」「神」兼備。